近日,北京外國語大學網絡教育學院、人工智能與人類語言重點實驗室成功申報2021年度高端外國專家項目,并舉辦第三屆“語言智能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高級研修班,邀請來自移動學習、遠程教育及教育技術領域的國際專家開展四場線上系列講座和工作坊,主題涵蓋“第四次工業革命下的教育”“非正式移動語言學習”“以就業為導向的語言課程設計”及“技術與講授”等,旨在幫助一線教師、研究人員了解新時代教育科技在語言智能教育領域的應用場景、教學策略以及未來發展。
加拿大阿薩巴斯卡大學在線和遠程教育教授Mohamed Ally講座主題為“Education in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4IR)(第四次工業革命下的教育)”,他描述了我們身處的第四次工業革命(4IR)的時代背景,介紹了教育中如何使用4IR技術為所有人提供優質全納的教育。英國開放大學教育技術學院教授Agnes Kukulska-Hulme以“Understanding the unstoppable rise of informal mobile language learning(非正式移動語言學習勢不可擋的興起)”為主題作了講座,她指出,語言的移動開放社交學習作為一種新范式值得關注,而非正式語言學習者不一定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在新興的數字探險領域,學習者仍然需要指導和支持,這對處于資源匱乏和邊緣化的學習者尤其重要。英國開放大學語言及應用語言學學院高級講師闞茜博士發表了題為“How to embed employability skills and EDI in language curriculum design and material development(如何將就業技能和EDI(平等、多樣、包容)嵌入語言課程設計和材料研發)”的講座,以工作坊的形式向參會者展示如何運用現有學習理念(如社會認知/社會文化理論、任務型教學等)應對當下在線教與學過程中的挑戰,通過引入EDI概念(平等、多樣、包容)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教材,并以英國高等教育學院為例介紹了如何將就業技能嵌入語言課程。英國諾丁漢大學教育學名譽教授Charles Crook以“Technology and the practices of lecturing(技術與講授)”為題,聚焦高等教育的講解式教學,充分肯定了新技術對教師講課技巧和傳播效果的積極影響,并從主體間性理論出發,對教師如何整合語音和圖像、學生之間如何以視頻或錄播課為支點開展協作學習做出重要指導。
講座分別通過騰訊會議和Microsoft Teams舉行,并在北外網院和北外網課視頻號、北外網院和AI實驗室微博、譯直播等平臺同步直播,話題閱讀量超4.9萬,譯直播觀看量逾1.4萬。專家學者與網友在云端熱烈互動,北外AI實驗室首席專家顧曰國教授、網絡教育學院院長唐錦蘭教授分別主持講座,并與專家和網友深入探討了北外以及國內外語言智能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和實踐案例,雙方開展了面向未來教育的深層次學術對話,引發良好社會反響。
本屆研修班以高度聚焦語言智能教育、多渠道傳播學術成果、注重小范圍深度互動為特色,體現了北外在人工智能助推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不斷探索教師教育、教學改革以及就業能力培養等關鍵問題的決心和勇氣,對于語言智能教育領域研究成果的國際傳播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