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山基地簡介清涼山萬佛寺,宋代石窟,陜北四大石窟之一;1937年1月—1947年3月27日,中央印刷廠印刷車間設在清涼山上;被稱為紅色延安的“新聞山”,為中國革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1956年8月
洛川會議紀念館基地簡介洛川會議紀念館地處民族圣地和革命圣地之間,位于洛川縣城北210國道10公里處的永鄉鄉馮家村。北距革命圣地延安120公里。南距古城西安220公里。2020年2月,為感謝全國醫護人員
寶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層,登上塔頂,全城風貌可盡收眼底。它是歷史名城延安的標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是延安市的標志性建筑,是游覽延安的必去之地。山下還有歷代遺留下來的摩巖刻字多處,范仲淹隸書的“嘉
1940年11月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由延安輾轉遷址到河北邢臺,留下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鄧小平、劉伯承、羅瑞卿、何長工及抗大學員生活、學習、戰斗的崢嶸歲月。抗大紀念館陳列著自抗大1936年建立到
棗園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處,是一個園林式的革命紀念地,其內生長著種類繁多的花草樹木,景色秀麗,環境清幽,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莊園,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后,為中央社會部駐地,遂改名為“延園”。1944年至19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寢,是《史記》記載的唯一一座黃帝陵,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一批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號稱“天下
“四·八”烈士陵園坐落在陜西省延安市,是為紀念在1946年4月8日因飛機失事遇難的愛國教育家黃齊生先生等9人而建造的陵園。解放后,1957年黨中央決定重建“四·八”烈士陵園。新建的陵園設在原八路軍總部
瓦子街戰役烈士陵園基地簡介瓦子街戰役烈士陵園,始建于1949年4月4日,當時占地17畝。園內安葬著我軍在宜瓦戰役中犧牲的包括714團團長任世鴻、參謀長武治安在內的5287名烈士的遺骨。是陜西省重點烈士
鳳凰山革命舊址陜甘寧邊區政府禮堂舊址基地簡介1937年9月6日,陜甘寧邊區政府在延安正式宣布成立, 林伯渠任主席。邊區轄23個縣及神府特區,面積12.9萬平方公里,人口200萬。陜甘寧邊區是中國共產
鳳凰山革命舊址是中共中央駐地舊址,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延安市寶塔區鳳凰山腳下。他是第一代領導人挽救革命成果,進行抗戰的革命根據地之一,是了解當時抗戰歷史的主要歷史遺址之一。中共中央1937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坐落于歷史文化名城西安,現有雁塔、草堂兩個校區和一個科教產業園區。雁塔校區南眺馳名中外的唐代大雁塔,北臨舉世聞名的明代古城墻;草堂校區坐落于高新區草堂寺景區草寺東路,毗鄰千年名剎草堂寺
查看西安科技大學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學校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1895年成立的北洋大學工學院采礦冶金科,1938年遷并于西北工學院礦冶系,1957年并入西安交通大學,1958年從西安交通大學分出成立獨立的西安
查看陜西科技大學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一所以輕工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建設高校,是“十二五”期間陜西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是陜西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是陜西省人民政府
查看西安交通大學是我國最早興辦、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高等學府,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十九世紀末,甲午戰敗,民族危難。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盛宣懷秉持“自強首在儲才,儲才必先興學”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
查看西安石油大學是西北地區惟一一所以石油石化為特色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學校,是陜西省人民政府和國家三大石油公司共建院校、陜西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院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自主招生院校。學校肇始于1951年創立
查看西安財經大學是陜西省人民政府主辦,陜西省人民政府和國家統計局共建的普通高等學校。學校前身可追溯到1952年創建的西北貿易學校。2001年6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陜西經貿學院與西安統計學院合并組建西安財
查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以信息與電子學科為主,工、理、管、文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直屬教育部,是國家“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和“211工程”項目重點建設高校之一、國家雙創示范基地之一、首批35所示范
查看陜西中醫藥大學的前身是1952年創建于西安的西北中醫進修學校,1959年升格為陜西中醫學院,1961年遷至古都咸陽,是陜西唯一一所培養高素質中醫藥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號文件確定
查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地處中華農耕文明發祥地、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陜西楊凌,教育部直屬、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首批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現任黨委書
查看長安大學直屬國家教育部,是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陜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