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溝革命紀念館基地簡介米脂縣楊家溝革命舊址位于陜西米脂城東南23公里的楊家溝村,是紅色革命圣地和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二者結合為一體的旅游圣地,1972年開始籌建楊家溝革命紀念館,1978年開始對外開放,
清涼山基地簡介清涼山萬佛寺,宋代石窟,陜北四大石窟之一;1937年1月—1947年3月27日,中央印刷廠印刷車間設在清涼山上;被稱為紅色延安的“新聞山”,為中國革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1956年8月
汪鋒故居紀念館基地簡介汪鋒故居紀念館先后被授予中共陜西省委黨史教育基地、西安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西安市廉政教育基地、中共西安市委黨史教育基地等。歷史沿革藍田,是革命前輩汪鋒同志的故鄉,在汪鋒同志誕辰1
南泥灣革命舊址基地簡介位于延安城東南45公里處。南泥灣是中國共產黨軍墾事業的發祥地,是南泥灣精神的誕生地。百年前,這里人煙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生產和經濟都十分繁榮。到了清明中期,清統治者挑起回漢
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舊址于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位于延安南川花石砭半山腰,是中共中央西北局1941年9月至1947年3月的辦公地。1941年5月13日,中共中央西北工作
寶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層,登上塔頂,全城風貌可盡收眼底。它是歷史名城延安的標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是延安市的標志性建筑,是游覽延安的必去之地。山下還有歷代遺留下來的摩巖刻字多處,范仲淹隸書的“嘉
鳳凰山革命舊址是中共中央駐地舊址,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延安市寶塔區鳳凰山腳下。他是第一代領導人挽救革命成果,進行抗戰的革命根據地之一,是了解當時抗戰歷史的主要歷史遺址之一。中共中央1937年
棗園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處,是一個園林式的革命紀念地,其內生長著種類繁多的花草樹木,景色秀麗,環境清幽,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莊園,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后,為中央社會部駐地,遂改名為“延園”。1944年至19
梁家河村,隸屬于陜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位于文安驛鎮東南方向5公里處,是延安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之一。2015年11月,梁家河村轄7個村民小組,總共1187人。2015年9月底,延延
瓦子街戰役烈士陵園基地簡介瓦子街戰役烈士陵園,始建于1949年4月4日,當時占地17畝。園內安葬著我軍在宜瓦戰役中犧牲的包括714團團長任世鴻、參謀長武治安在內的5287名烈士的遺骨。是陜西省重點烈士
陜西科技大學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一所以輕工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建設高校,是“十二五”期間陜西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是陜西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是陜西省人民政府
查看陜西中醫藥大學的前身是1952年創建于西安的西北中醫進修學校,1959年升格為陜西中醫學院,1961年遷至古都咸陽,是陜西唯一一所培養高素質中醫藥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號文件確定
查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地處中華農耕文明發祥地、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陜西楊凌,教育部直屬、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首批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現任黨委書
查看西安郵電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以信息科學技術為特色,工、管、理、經、文、法、藝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普通高等學校,是我國特別是西北地區信息產業高級專門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學校始創于新中國成立初期,前身是195
查看西北大學肇始于1902年的陜西大學堂和京師大學堂速成科仕學館。1912年始稱西北大學。1923年改為國立西北大學。1937年西遷來陜的國立北平大學、北平師范大學、北洋工學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組成國立西安臨
查看西北政法大學坐落于世界歷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一所法學特色鮮明,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等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學校是西北地區法學教育研究中心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是被譽為政法人才
查看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坐落于歷史文化名城西安,現有雁塔、草堂兩個校區和一個科教產業園區。雁塔校區南眺馳名中外的唐代大雁塔,北臨舉世聞名的明代古城墻;草堂校區坐落于高新區草堂寺景區草寺東路,毗鄰千年名剎草堂寺
查看西安交通大學是我國最早興辦、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高等學府,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十九世紀末,甲午戰敗,民族危難。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盛宣懷秉持“自強首在儲才,儲才必先興學”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
查看西北工業大學(以下簡稱西工大)坐落于陜西西安,是我國唯一一所以同時發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開放式大學,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新中國成立以來,西工大一直是國
查看西安理工大學是中央與地方共建,陜西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是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實施院校,陜西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020年7月,學校成為工信部、陜西省共建
查看